从四个轮子到两条腿:汽车工厂的 “新工人”
在全球汽车产业加速向电动化、智能化转型的浪潮中,一个令人瞩目的跨界趋势正悄然兴起 —— 车企纷纷涉足人形机器人领域。这一转变绝非偶然的跟风之举,而是在产业变革压力下,车企为寻求新的增长曲线、重构核心竞争力的深度战略布局。如今,人形机器人批量应用的临界点已至,车企在这一赛道上的角逐,正深刻改写着科技与产业融合的未来格局。
车企逐鹿:全球研发全景扫描
近年来,国内外车企在人形机器人研发上动作频频,成果不断涌现。
小鹏汽车堪称国内的先锋之一。自 2020 年收购四足机器人公司起,便开启了技术积累的征程。2023 年推出的第一代人形机器人 PX5 展现出不俗的运动能力,能完成多种高难度动作。随后,1:1 仿真的 AI 人形机器人 Iron 登场,其精细的身体构造赋予它高度灵活的操作能力,现已进入工厂实训,目标直指 2026 年规模化生产,有望在工业场景率先实现广泛应用。
小米也不甘示弱,从 2021 年的仿生四足机器人 Cyberdog,到 2022 年发布全尺寸人形机器人 CyberOne 正式入局,再到一系列机器人公司的成立与专利布局,积极推动 CyberOne 从实验室迈向自家生产线,深度探索机器人与汽车制造协同发展的新路径。
广汽集团则凭借独特的 “远程操控 + AI 末端自主” 研发模式,逐步完善具身智能机器人布局。第三代人形机器人 GoMate 已亮相,未来的量产规划清晰,旨在通过机器人应用提升生产效率,拓展至安防、康养等多元领域。
国外车企同样成绩斐然。特斯拉的擎天柱(Optimus)项目自 2021 年公布后备受关注,历经迭代,第二代产品性能显著提升,量产计划稳步推进,目标是凭借规模化生产大幅降低成本,开拓家庭和工业服务的广阔市场。
奔驰宣布对人形机器人公司投资,计划引入机器人承担工厂重复性工作;宝马与美国公司合作,引入的 Figure02 机器人使生产效率飙升;丰田与波士顿动力携手,加速通用仿人机器人开发;现代汽车在可穿戴机器人手臂和高性能电池研发上持续发力,都展现出强大的创新实力与战略决心。
驱动因素:技术、供应链、场景的共振
技术同源:跨界的坚实基石
从技术视角深挖,造车与人形机器人研发在众多关键领域高度同源。以自动驾驶环境感知为例,汽车在复杂道路精准识别障碍物、行人、交通标识,人形机器人在室内外复杂场景感知周边环境,都依赖先进传感器技术、机器视觉算法及数据分析处理能力。人机交互方面,汽车座舱智能语音交互、手势控制技术,与人形机器人和人类自然交互需求契合,都追求便捷、高效、人性化交互体验。运动控制领域亦是如此,汽车电动驱动系统、底盘悬挂控制技术,为人形机器人关节驱动、姿态控制和移动能力提供重要借鉴与支撑。
车企长期汽车研发生产积累的 “三电” 技术,对人形机器人动力系统设计、能源管理及运动控制意义重大。轻量化材料研发应用经验,助人形机器人实现更轻便灵活设计,提升能源利用与运动性能。此外,传感器、机器视觉、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深厚技术沉淀,为车企跨界研发人形机器人筑牢技术根基,使其能在新赛道快速整合资源,实现技术迁移与创新应用。
供应链协同:资源优化的纽带
汽车制造与人形机器人制造在供应链层面大量重叠,为车企跨界带来先天优势。零部件采购上,车企现有庞大供应商网络涵盖电子元器件、机械零部件、传感器等领域,这些供应商也能为人形机器人制造提供关键零部件。如汽车高精度传感器、先进芯片、高性能电机等,与人形机器人同类零部件技术规格和质量要求相似。车企与熟悉供应商合作,可快速获取机器人零部件,缩短采购周期、降低成本。
生产制造环节,车企成熟生产工艺和质量管控体系可移植到人形机器人生产。汽车自动化装配线、高精度焊接技术、严格质量检测流程等,经适当调整可用于人形机器人制造,保障产品质量稳定可靠。这种供应链协同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与共享,降低企业进入新领域门槛和风险,助力车企高效开展人形机器人研发生产。
应用场景拓展:新增长曲线的探寻
从应用场景看,人形机器人市场前景广阔,这是吸引车企跨界的重要动力。工业制造领域,随着智能制造发展,智慧工厂对自动化、智能化生产设备需求渐涨。人形机器人凭借灵活操作、适应复杂环境、长时间稳定工作特性,可承担汽车生产线上零部件精细装配、复杂检测、物流搬运等任务。能在狭小空间高精度操作,避免人工疲劳和误差,显著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,降低企业成本。
对车企而言,布局人形机器人领域能将汽车制造技术和资源优势拓展到更多场景,实现技术多领域复用和价值最大化。构建新业务增长曲线,助车企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实现战略转型与多元化发展,提升抗风险和可持续发展能力。
未来蓝图:技术与市场展望
市场格局方面,车企布局模式多样,自研、投资与 “双轨制” 并存。未来,家庭服务、精密制造和特种场景将成为主要细分市场,AI 训练数据规模将成为竞争的关键因素,拥有大量数据的车企将占据优势。同时,伦理监管的加强也将成为影响市场发展的重要变量。
车企跨界研发人形机器人,不仅是为了创造更先进的机器人产品,更是希望借助机器人技术反哺汽车产业,实现 “车即机器人” 的未来愿景。在这场科技与产业的深度变革中,车企正用人形机器人重新定义智能时代的生产力,一个全新的智能生态或许正徐徐拉开帷幕,值得我们拭目以待。
北京沃华慧通测控技术有限公司以其先进的机械臂、AGV 等工业机器人产品,为企业提供了全方位、定制化的自动化生产解决方案。凭借强大的技术实力、丰富的应用经验以及卓越的产品性能,慧通测控正助力越来越多的企业实现生产的智能化升级,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。慧通测控-自动化测试设备厂家-柔性屏弯折试验机-汽车零部件检测-智能协作机器人
新闻中心
NEWS